yy易游4个世界冠军、39个全国冠军。近年来,云南会泽籍优秀运动员的集中涌现,被媒体称赞为中国田径的“会泽军团”,形成了中国田径界独特的“会泽现象”。
“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磅礴的乌蒙山带来了无限的自然风光,在这里,更是成长起一支成绩突出的中国田径“会泽军团”。
会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钱王之乡”“会馆之城”“天南铜都”等美誉。在众多荣耀背后,会泽县还是“国家中长跑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竞走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重点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赛艇会泽训练基地”和省级后备人才基地。那么,“会泽现象”的秘诀是什么呢?
地处祖国边陲的会泽县把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教育与体育事业走向深度融合,达到双促进双提升的目标。瞄准奥林匹克,定位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会泽的眼界很高远。
会泽产生众多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与会泽的办学模式密不可分。会泽县采取当地体育运动学校与当地普通高中合作办学模式,把品德好、成绩优、体质强、潜力大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招到县城东陆高中初中部就读,让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既能进行专业化体育训练,又能接受高质量文化教育,解决了优秀体育苗子选拔难问题。
东陆高中教师黄禹能介绍,该校体教融合2022(6)班同学刘娜,主攻中长跑项目,从会泽体校进入东陆高中就读后,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2023年县运会上,刘娜在3公里跑中取得第三名,5公里跑中取得第五名。2024年市运会上,刘娜取得5公里比赛第二名。在优育方面成绩突出的刘娜,文化成绩也非常不错,曾考到全年级第四名,同学们非常羡慕她。
这是会泽县实施了“双优势”“双方向”“双补助”的“三双”教体结合模式下的一个缩影。“双优势”教学模式是将文化课教授由东陆高中负责,体育训练以体育运动学校为主,形成智育辅体育、体育促智育的良性循环。“双方向”就是通过合作办学,体育专业较强的学生,直接输送到上级体育运动队;体育专业较弱的学生,选择考入普通高中继续就读;体育专业潜力较大但仍未完全显现的学生,通过合作学校特招的方式就读普通高中,继续开展体育训练,充分挖掘潜能,以达到高校专招标准或考取体育院校。“双补助”就是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可同时享受教育和体育双项资助政策。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境内海拔最高4017.3米,最低695米,山区占全县面积95.7%,山高、坡陡、谷深,不同的海拔梯次挑选运动员的空间大。
会泽县体育学校原校长陈吉来向记者介绍,会泽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其适应耐力型运动队员进行训练,是理想的高原训练基地。高原氧气含量低于平原地区,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心肺功能会比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更强yy易游。在高原训练,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让心肺功能得到极限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陈吉来说,会泽高原赛艇训练基地是目前赛艇界和田径界重要的训练基地,每年接待巴西、日本等国家的田径运动员和国家赛艇队、香港赛艇队、云南皮划艇队、山西皮划艇队、云南田径队,青海田径队、辽宁田径队等30余支运动队伍到会泽进行高原训练。
会泽是云南省闻名的“生态乡”,加上当地独特的饮食结构,造就了会泽籍运动员身体上的优势。陈吉来告诉记者,“会泽籍运动队员由于长期在家帮助务农,行走山路,天生心肺功能好,运动能力强,身体底子厚,拥有纯朴厚道、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有一种渴望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精神。”
除了运动员自身条件好,会泽县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确保了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泽籍的体育健儿有一所共同的母校会泽县体育运动学校,这是他们迈向体育之路的起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会泽县体育运动学校的前身是会泽县体育中学,成立于1988年12月。2005年,会泽县体育场没有建起来之前,学校位于老城区的一座灯光篮球场内。
“那时候学校唯一的运动场就是一块篮球场,田径队训练都是到大街上跑步、爬山、走田埂,学生宿舍就在球场看台下面,十分拥挤,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陈吉来介绍2005年,会泽体校搬到会泽县体育场内,条件比原来好多了,有了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健身房、食堂、淋浴室等。之后yy易游,会泽县体育运动学校力量训练房占地600平方,配备了350万元的设备设施,县内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配备了田径场、篮球场和体育器材,等等。
县教体局老师徐华瑞介绍,近年来,会泽县整合各级各类学校及校外体育资源,组织青少年开展竞技体育组队、训练和竞赛,实行全县青少年竞技运动员梯次选拔和梯次培养,确保青少年竞技体育在项目上不缺位、人才上不断档,为备战赛事、输送体育尖子建好“会泽库存”。
在管理机构上,会泽县将县体育运动学校、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县青少年业余体校进行全面整合,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自全面整合以来,管理机构积极发挥作用,调整优化了城区学校春秋季体育联赛,组织城区23所学校6000余人次学生开展各种项目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会,参赛队员超过2500人,每年均有多人打破多个项目竞赛纪录,形成“天天有健身、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年年有表彰”体育氛围。
在运动项目上,以城区学校和部分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寄宿制小学为主阵地,围绕“三大球两小球”和田径类运动项目,确定1至2个体育项目开展训练。目前,会泽县已在初中、小学、幼儿园设立体育项目学校19所,组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及田径运动等训练项目40余个,成为除体育运动学校之外,培养竞技队员yy易游、发展地方特色优势项目的有力补充。
在教练队伍上,会泽县把全县体育教师进行合理整合,通过主办或承办各种赛事,采用“比赛+培训”模式,提高教练队伍综合能力。
“要说有什么经验,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置训练项目。”陈吉来告诉记者。过去,会泽体校也有过篮球、足球等训练项目,于2000年开始专注设立竞走和中长跑两个项目,在提高执教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选才。
杜龙全是会泽体校中长跑教练,陈明付、邓海洋等人均受他启蒙,他道出了会泽体校成才率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选材。多年来,会泽体校的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每隔几个月,就要到各乡(镇、街道)探访yy易游,选招合适的田径苗子。“我们会专门去那些偏远山区,一方面通过基层老师了解情况yy易游,另一方面靠自己在路上发现苗子。”杜龙全说。那些生活在山区、每天要走很多山路上学的孩子们,在杜老师们看来都是至宝。
会泽体育运动学校竞走队教练何亚辉一手组建了会泽竞走队。李建波、蔡泽林是他亲自挑选的苗子,并经过培养输送到省体校的。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已经练就了一双挑选田径苗子的“火眼金睛”,他就像一个慧眼识珠的伯乐,常常能在一堆孩子中看出谁是“千里马”。何亚辉说,他每年都要到各地中小学选人。“先让学校的体育老师把孩子们叫到操场上,通过简单的跑步测试,我从每个孩子的个头、体形、腿形、步伐等就可以看出个大概。”
2021年8月5日,记者来到蔡泽林的老家鲁纳乡新营村油房小组的家里,了解到蔡泽林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出发去日本前,训练、训练、训练,是蔡泽林每天铁打不动的流程,也是每天占据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每天的训练要走上数十公里,训练下来全是汗水和疲惫。何亚辉说,蔡泽林进入县体校后,开始还可以,后来因为贫血,蔡泽林的成绩明显下降,后来通过合理的膳食改善贫血症状后,通过刻苦训练和坚持,他在省运会预选赛以优异的表现吸引了云南名帅沙应正的目光。在沙应正的教导下,蔡泽林成长速度飞快。2016年8月13日,里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决赛,蔡泽林以1小时19分2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这是云南省本土选手在奥运会上个人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
尹顺金,云南会泽人,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现任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中长跑一组主教练。过去一年,尹顺金很忙,一年参加了近30场比赛,尤其是下半年连续10周跑10场全马,两次刷新PB,把成绩提升到了2小时10分25秒。背后的秘诀是什么?是他在会泽举办的高水平训练营发挥了奇效。
尹顺金会泽的高原训练营瞬间打响了名声,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冬训期,大批精英运动员和大众高水平跑者慕名而来,寻求突破,训练营成员表现突出。潘素芳,无锡马拉松2小时31分,大幅度刷新PB。训练营的助理教练员廖顺虎,上半年两度刷新PB,跑进了215大关,拿下重马、郑开、盐城马拉松的国内冠军。姚玉舟,上半年拿到了4个全马冠军,两次刷新PB,直指国际健将。
这些体制外的高手们,组团在会泽冬训后,或多或少都有所突破,这绝非偶然,团队系统的训练效果,远胜于单兵作战。会泽可能会成为中国版的伊藤小镇,未来有志提高自身实力的大众精英,去往这里训练的,会越来越多。
十年来,会泽县有1.8万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5.4万余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集团化办学“会泽模式”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优秀改革案例并在全国推广,为全省推进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会泽经验”。与此同时,会泽体育正在迈着强劲的步伐,成为会泽教育体育响亮的“双名片”之一。
今年9月8日,首届云南村跑将在会泽县娜姑镇举行,李建波、申加升、尹顺金、尹加星等会泽籍运动员将参加,这是会泽县展示“会泽军团”、宣传推介会泽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倡导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运动的具体措施。(文中未署名图片由刘光信摄)